冬至‖寒冬岁末,暖待春归

日期:2024-12-22     作者:     编辑:qdgxyjjgl    阅读:

天时人事日相催

冬至阳生春又来

当冬至的节气悄然降临

我们知道

这一天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

可它带来的

远不止是光影的变幻

三候:

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冬至分为三候:“一候蚯蚓结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动。”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,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。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,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,太阳高度自此回升、白昼逐日增长,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。

民俗寻根:

传承千年的仪式感:

冬至,自古便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意蕴。宫廷之中,盛大庄严的祭天典礼开启,祈愿来年风调雨顺、国泰民安。民间巷陌,阖家围坐,包着形态各异、馅料饱满的饺子,在袅袅炊烟里,升腾的是团圆的喜悦。南方,细腻软糯的汤圆在锅中翻滚,好似一轮轮明月落于碗底,寓意着圆满甜蜜。还有那绘制九九消寒图的雅趣,每日一笔,在寒天里细数春的脚步渐近,一笔一划间,皆是古人对生活细腻的期许与坚守。冬至以往最强的仪式感就是祭祖,随着时代变迁,虽然现今人们依然保留冬至祭祖的习俗,但已经简化为烧纸钱了,此举意在祭奠先祖。

至味暖冬:

舌尖上的冬至盛宴:美食,是冬至不可或缺的温情注脚。

北方,饺子是当仁不让的主角,一家人分工协作,和面、调馅、包饺子,手法娴熟或生疏, 包进去的都是家的味道,韭菜鸡蛋的清新、猪肉大葱的香浓,咬上一口,暖了胃,更暖了心。

南方的汤圆,芝麻馅流淌出醇厚香甜,花生馅散发着质朴馥郁,轻啜一口热汤,软糯在舌尖化开,驱散周身寒意。

江浙地区的酒酿圆子,酒香与桂花香交织;闽南的姜母鸭,驱寒滋补,每道佳肴都是地域文化与亲情羁绊的凝练。

温情相伴:

冬至里的人间烟火,回溯往昔冬至,总有暖光熠熠;儿时,跟着长辈穿梭集市备食材,新棉衣裹身,兜里揣着零嘴,看街头巷尾张灯结彩;长大后,冬至或许是忙碌工作间隙与家人的视频通话,互道安好,约定归期;社区里,邻里互赠亲手做的美食,笑容绽放在寒风中;孤寡老人家中,志愿者带去问候,热气腾腾的饺子驱走冷清。冬至,是岁月长河里家人闲坐、灯火可亲的安稳,是陌生人相视一笑、传递善意的微光。

冬至诗词:

《冬至》唐·杜甫

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。

江上形容吾独老,天边风俗自相亲。

杖藜雪后临丹壑,鸣玉朝来散紫宸。

心折此时无一寸,路迷何处见三秦。

严冬已至,春归有期。冬至,是四季轮回的休止符,亦是新生的起始键。在这漫漫寒夜,让我们怀揣民俗传承的火种,品味美食的慰藉,践行养生之道,以爱为裳,相拥取暖。待明日,阳气回升,又是一场向暖而生、奔赴春光的美好旅程。今天,无问南北,别忘了来一碗热乎乎的饺子或汤圆,家人团聚,共盼春归,祝君冬安!

编辑:吴少婷 李文静